上海海事局助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修订 持续推动“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洋山港海事局   索引号:shmsa-0234-2025-105408   发布时间:2025-10-09 16:53
分享到:
  •  

    近日,新修订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5年9月29日起正式施行。《条例》修订过程中,上海海事局立足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将多年来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方面的工作实践和服务举措固化为创新制度,推动“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在法治化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此次《条例》修订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多年来的改革创新举措,确定“在自贸试验区依法设立的企业进行国际船舶登记的,企业的外资持股比例不受限制。船舶登记机构可以签发电子登记证书,与纸质登记证书具有同等效力”,通过系统性、集成式制度安排,向境内外经营主体展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成果和信心,继续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头雁”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积极参与《条例》修订的同时,上海海事局铸牢“主角”意识,创新驱动,持续推动提升“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国际竞争力。一是设立“一窗对外”船舶登记机构,最大化便利行政相对人。目前在册“中国洋山港”籍国际登记船舶53艘,深化拓展52项政务服务“场景式清单”,推动高端航运要素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集聚。二是船舶登记办理手续与国际惯例基本接轨。发布实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明确了“中国洋山港”国际登记船舶不受中方投资人出资额不得低于50%的限制。优化国际船舶登记流程,将适用范围扩展至整个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同时进一步压缩办结时限至1个工作日,办结时间缩短了85.7%,其中,船舶名称预留、船舶国籍证书核发(换发)、船舶登记簿查询等事项实现当场办结。三是推广实施“互联网+政务”。签发全国首批船舶保险证书电子证照,船舶国籍登记证书、船员适任证书、培训合格证、健康证明、机构许可证等均已实现电子化。落实政务服务“跨域办”“掌上办”“无感办”相关要求,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跨域办”服务办理业务量同比增长40%。

    下一步,上海海事局将以新修订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实施为契机,持续深化“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型开放增强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能级提升”转型提供关键制度支撑。


上一篇: 上海海事局成功举办“沪搜-2025”商渔船碰...

下一篇: 上海海事局圆满承办2025年中国—印尼VTS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