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制度创新激活力 扬帆向海竞一流--海事服务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5周年侧记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2020年5月,经部海事局批复同意,上海海事局设立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办事处,与洋山港海事局合署办公,成为首家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办事机构的中直驻沪行政机关。
5年来,上海海事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指示为统领,紧跟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要求,聚焦海事领域制度集成创新,助力新片区航运要素集聚、航运服务能级提升,持续保障安全高效绿色的水上交通环境,服务新片区建设蹄疾步稳:船舶靠离泊“四双”服务、新能源汽车“一箱制”模式,助力港口生产扩容,体现了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洋山海事效率;建立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联合协作机制、推动海事监管服务“数智化”转型,输出了保障港口发展提档升级的洋山海事经验;保障洋山港顺利完成“首次”“首单”“首制”等多项全国首创业务,提供了支持绿色能源港建设的洋山海事样本;便利的船舶登记制度、更加开放公平的船员劳务市场,塑造了助力打造航运经济新标杆的洋山海事品牌……
这些耳目一新且见效见绩的海事服务,助力洋山港在最新的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排名中蝉联榜首,港口综合竞争实力得以彰显。
提升效率 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洋山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海港之一。2020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2023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6%,在上海港4900万标准箱中的占比攀升至51%,助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洋山港致力航运服务能级和集疏运水平提升,推动港口生产不断扩容增能,向着更加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船舶进出港作业效率是港口提升能级的关键。为助力洋山港“效率快港”建设,上海海事局创新性提出、持续深化洋山港“双向通航、双档作业、双窗口离泊、双套泊作业”的“四双”服务,并将集装箱船舶套泊作业的应用场景拓展至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形成了覆盖全船型、涨/落潮及多种边界气象条件应用场景的“全模式套泊”做法,助力码头不断扩容增能。
据统计,5年来,洋山港海事局共保障港口船舶安全实施双档作业6400余艘次、双套作业9400余艘次、“双窗口”作业1600余艘次、“双向”通航3000余艘次、大型集装箱船“全模式套泊”作业1500余艘次。目前,洋山港船舶待泊时间整体缩短,港口泊位利用率持续提升,仅套泊作业每年为港航企业释放产能约1亿元。
近年来,“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相关企业对“新三样”高效出运的诉求愈发强烈。为助力我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洋山港海事局开创新能源汽车“一箱制”海铁联运新模式,实现新能源车“一次装箱、远程查验、共运到港”。在该模式下,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从内陆到港口的时间由过去的5—6天缩短为2—3天,运输成本降低15%左右,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红利。
除此之外,在推动江海直达运输、降低交通物流成本工作中,上海海事局主动发挥洋山海事人才队伍专业科研优势和丰富管理经验,协助部海事局修订《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积极促进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员职业发展,服务相关企业降本增效。以一艘1600总吨由苏州内河港口航行至洋山港的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为例,如果按照新标准可减少配员3人,船东每月可节省船员工资支出约3万元。目前,洋山港往来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共16艘,新规定执行后,企业每年将节省包括船员工资在内的支出约600万余元。
在洋山港,平均每年有31.8天大雾,港区及附近水域受大风浪影响年均引航暂停次数达11.9次,这些恶劣天气会严重影响港口正常作业生产,增加航运企业经营成本。为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上海海事局联合上港集团、上海港引航站及多家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积极探索试验大型集装箱船舶在能见度200米至500米条件下进出洋山深水港办法,统筹制定操作指南,有序开展实船实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挖掘洋山深水港通航效能潜力,有效降低能见度低等不良天气对船舶进出港的影响,为港口安全高效作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输出经验 保障港口发展提档升级
目前,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上海海事局全力支持并靠前服务,与浙江海事局签订《沪浙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合作协议》,推动沪浙相邻水域交通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共同打造高水平政务服务体系,在小洋山北加强政务服务“跨域办”等方面合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洋山港海事局积极落实协议内容,联合业主及施工单位建立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联合协作机制,推动成立船舶联合调度中心,按照“分船种、分吨位、分风向”原则,实施水工船舶分级精细化监管服务,并为投产后船舶交通流管理开展前瞻性研究。
中交上航局小洋山项目部项目经理夏宪忠对海事创新服务举措、保障工程安全高效推进高度赞扬:“小洋山北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加之现在施工作业船舶多,交叉影响非常大。洋山港海事局适时推出的小洋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联合协作机制,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让施工现场更加安全,我们也可以放心大胆干了!”
小洋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联合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了海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参与作业船舶的联动协调,极大提高了船舶动态信息掌控、施工现场秩序维护、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效率,精准兜底了施工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与此同时,为强化施工主体安全意识,洋山港海事局还定期对项目部开展水工送教活动,协调解决锚地使用问题,联合开展防汛防台风应急演练,并定期开展党建联学共建活动,帮助完善安全管控制度机制,同心同力推进工程建设安全高效。
以海事“数智化”提升海运服务质量。近年来,上海海事局持续推进海事监管服务“数智化”转型,以科技为擎助力航运经济蓬勃发展——首创“洋山港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进出港安全准点指数”,每日在海事官网发布,为港航单位掌握港口运营情况和识别潜在风险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持续助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建设,推进船舶进出口岸数据共享,实现船舶抵离港通关状态查询和通关流程全程可视化;推广电子“集装箱装运危险货物装箱证明书”应用,打造惠民利企应用场景;助力临港新片区“航运通”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驻区口岸职能部门携手实现航运企业“全要素”对接服务;迭代升级海事“一网统管”平台,完成船舶交通流预警分析系统建设,利用自有团队推进共享数据库2.0建设;上线海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智能监控、装箱远程管理、重量验证等智能系统,完善海运危险货物全链条监管;研发“蓝海通”国际航行船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展“R-PSC”远程港口国监督检查,提升航运安全指数和货物周转速度……
海事“数智化”转型赢得了航运公司的高度认可。2023年12月,上港联代、长荣船务、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航运等公司发来联合感谢信,感谢洋山港海事局推出的“蓝海通”平台为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港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了航运公司和代理公司在船舶进出港前对故障的报告问题,并为船舶航修安排提供了便利条件。今年1月,嵊泗县航达海运公司代表和船员王先生送来“跨域通办增效能为民服务办实事”锦旗,感谢洋山港海事局畅通长三角“跨域办”站点联络通道,通过“全程网办﹢帮办导办”模式,帮助船员高效便捷取得船员适任证书。
打造样本 支持绿色能源港建设提速进位
上海海事局全力支持洋山港迈向全球绿色能源服务大港,助力其顺利完成“首次”“首单”“首制”等多项全国首创业务,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保障绿色能源加注助力提升港口综合实力。上海海事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大力支持上港集团为全球主要航运公司开展绿色保税燃料加注服务,拓展港口新燃料、新能源应用和服务能级,先后出台《上海海事局水上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上海海事局水上甲醇燃料加注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填补政策空白,服务保障上海港实现船舶新型燃料加注4个“中国首次”,即“中国首次LNG‘船—船’同步加注”“中国首次LNG海上锚地加注”“中国首次LNG加注船夜离航行”和“中国首次船舶绿色甲醇‘船—船’加注同步作业”,成为全球少数同时具备绿色甲醇和LNG“船—船”加注同步作业的港口,港口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上海海事局驻临港新片区办事处专职副主任、洋山港海事局副局长韩胜红介绍,洋山港海事局在上级指导和支持下,切实履行海事职责,科学制定保障方案,创新组织监管方式,全力为洋山港提供LNG、绿色甲醇等清洁能源加注安全监管保障。截至今年7月底,洋山港已为法国达飞集团、以星综合航运等全球著名航运公司国际班轮累计完成船对船LNG加注服务98艘,加注量约605185.7立方米,助力上海港成为全球第二大LNG“船对船”加注港口。
多管齐下助力洋山港开启零碳港区建设。服务保障全球最大江海直达纯电动集装箱船首航洋山,实现可移动箱式电源快速换电和货物装卸作业同步完成,开启洋山港实现江海联运全程“零排放、零污染、零噪音”的新篇章。开展船舶碳捕集系统应用及安全管理研究,服务保障全国首单碳捕集系统液态二氧化碳接卸试验在洋山港顺利完成,推动我国船舶碳捕集产业链进一步发展。
“首制”标准开创锂电池类货物出运“上海模式”。为规范上海港锂电池运输,降低锂电池运输风险,上海海事局依据相关国际公约、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全国首制《上海港锂电池类危险货物水路运输指南》(简称《指南》),汇总梳理了集装箱载运锂电池类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分类、包装、装箱、运输和应急的安全技术要求,向锂电池生产、销售、运输产业链上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简明扼要的指导,促进锂电池水路运输安全合规,更好地服务锂电池类货物海运出口安全。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零部件进出口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调研访谈时表示,企业原先了解锂电池运输类相关信息主要通过代理咨询、网络查询和文件翻阅等途径,信息来源渠道受限且信息解读不一,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较高。《指南》发布后,企业可以全面、快捷、准确地查询到对应货物信息,如定义、分类、包装要求,安全要求以及和日常业务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该《指南》已成为公司相关岗位员工日常工作中高频使用的“宝典”,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树立品牌 助力航运经济提级扩面
加速航运要素集聚、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是洋山港从国际枢纽港成长为航运经济腹地的关键。而便利国际船舶登记、不断提升港口吸引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催化剂。
2021年5月,上海海事局制定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标志着高效便捷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正式形成。在该规定下,海事部门通过优化登记流程、提供便利措施、实施信用管理、对接相关配套政策等,使得办理国际船舶登记只需要2个工作日,办结时间缩短71.4%;海船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最快1日办结,缩短办结时间约70%;换发船舶国籍登记证书当场办结。与此同时,为增加吸引力,海事部门助推注册船舶增值税退税政策落地,帮助2艘中国洋山港籍国际登记船舶享受政策优惠,共计获得增值税退税2246.35万元。目前,在册中国洋山港籍国际登记船舶已达50艘,包含集装箱船、液化气运输船等,总吨超253万,国际登记船舶数量居全国首位,运力规模不断壮大。
海事部门高效服务国际船舶登记带来的便捷,中远海运大连投资有限公司的轮机长宋月胜深有感触。该公司以液化石油气(LPG)端到端物流服务为主业,2022年,该公司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中远海运液化气运输有限公司,并购置了首艘中国籍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此次购置的船舶因各种原因,导致船舶交接时间非常紧张,而公司希望该船尽快投入运营。在充分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后,洋山港海事局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在线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梳理船舶进口流程,指导企业备齐登记申请材料。在船舶于2022年11月4日取得国外注销证明后,立即启动办理程序,当日办结船舶所有权登记,保障船舶根据公司诉求于11月11日前投入运营。2023年新年伊始,中远海运大连投资有限公司便发来感谢信,为洋山港海事局高效为民的务实举措点赞。
船员是海运强国之基石。上海海事局积极促进船员劳务市场健康发展,洋山港海事局主动对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促成海员外派机构异地缴纳船员社保制度纳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并鼓励引导国内外船员服务机构在临港新片区内设立具有较高国际管理水平的海员外派机构,吸引包括全球最大的船舶管理和海事服务集团卫狮集团的独资公司在内的5家公司入驻,完成7650人次海员经由临港新片区外派从业。此外,积极搭建高端船员培训平台,支持航运院校拓展“使用气体或其他低闪点燃料船舶船员特殊培训”项目落户临港新片区,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完成外籍船员适任证书承认签证办理培训和考试研究,形成承认签证签发管理制度性文件,为外籍船员就业提供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洋山港海事局还结合实际情况推行“错时检查”举措,缓解港口国监督检查和船员休息冲突问题,最大限度保障船员充足睡眠,创新举措不仅在“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展示,还在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中宣传推广。“错时检查”机制的推出,引起了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众多国际航运企业及船员也给出了好评。2023年11月,地中海航运公司寄来感谢信,感谢上海海事局PSC执法透明、技术专业、沟通出色,特别感谢海事部门考虑到船舶停靠时间,在洋山港实施“错时检查”,对凌晨靠泊的船舶推迟到下午进行登船检查,确保船员在忙碌的靠泊作业后有足够的休息时间。2024年,该举措已在全国推广。
泛舟岁月长河,扬帆远航梦想。上海海事局将继续聚焦上海建设“五个中心”重大使命,牢记海事经济类执法队伍的属性定位,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发展服务制度和运作模式,助推临港新片区建设蒸蒸日上,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和一流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