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运报:最贵民满意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海事

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索引号:shmsa-0235-2021-80101   发布时间:2021-09-30 13:48
分享到:

编者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多达86次。直属海事局如何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海事?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如何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海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肖跃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了建设人民满意海事的“上海实践”。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二字始终重于千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的海事,是海事的最高标准。”在黄浦江畔,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上海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肖跃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肖跃华1983年进入上海港务监督。海事局成立后,他曾先后在上海海事局、福建海事局任职,也曾离开海事系统到东海救助局任职。兜兜转转三十多年后,他又回到上海海事局担任党组书记、局长。

“38年的职业生涯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这一提问,他脱口而出:“最贵民满意!”

何为“最贵民满意”?上海海事人又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答案逐渐清晰……

时刻牢记宗旨意识

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评判标准

作为人民公仆,最可贵、最重要的是让人民满意。自成立起,上海海事人时刻牢记宗旨意识,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评判标准。

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吴淞监督站任职的肖跃华提出“最贵民满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其内涵不断丰富与发展。

“以前我们所说的‘民’主要是船民,能让这部分人满意,我们的工作基本就做到位了。”肖跃华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现在不仅要让船民满意,还要让上海老百姓和全国的水上游客等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满意。”

据介绍,近年来上海邮轮旅游业和浦江游览兴起,评判海事工作是好还是坏,几百万人次的游客是否满意也是重要标准。此外,上海海事人还承担着越江大桥、饮用水水源地、海底国际国内光缆电缆和原水管道的安全保障等,沉甸甸的民生责任也考验着他们。

光阴荏苒,海事服务的对象从船员变成了普通老百姓,海事职责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利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和人民利益”向“保障战略物资运输安全,保障重要战略通道战略支点安全,实现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和海运业高质量发展”转变。

几十年来,水监体制变了,服务对象变了,工作职责变了,“最贵民满意”这一标准却从未改变,“民满意”的标准还在不断提高。“以前海事更多的是确保水上航行安全,现在确保安全是最低要求,还要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肖跃华笑着说,不仅要让服务对象满意,还要让海事人自己满意。

“单位才是你安身立命的地方,我们首先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让大家对自己的事业满意。”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上海海事人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9岁。这是一支自信的队伍,拥有陈维和姜龙等全国先进工作者。这是一支国际化的队伍,在全国大赛上屡获殊荣,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海事争光。“作为海事人,我们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对自身的职业也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时刻以一种冲刺的状态在迎接每一天的工作。”肖跃华激动地说。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海事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要由群众来评判、来检验。要想让群众满意,就必须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下去,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肖跃华说。

大胆创新 科学施策

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最贵民满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上海海事的一种特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感可知。近年来,上海海事人大胆创新、科学施策,追求卓越、勇创一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验豪华邮轮旅游。长江口水域是全球船舶流量最为密集、通航条件最为复杂、管理难度最高的水域之一,如何保障豪华邮轮与货船平安交会,确保通航安全?上海海事局大胆创新,通过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自然水深实现双向交会,解决了邮轮与集装箱船、邮轮与邮轮、邮轮与滚装船等交会难题,实现了上海港邮轮安全率、准点率以及集装箱班轮进出港保证率“三个100%”的亮眼成绩。

    

据统计,自2011年开港以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累计接靠国际邮轮突破2266艘次,出入境游客突破1403万人次,带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地的大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点赞上海:黄浦江两岸物阜民丰、流光溢彩。这令上海海事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总书记所说的流光溢彩在上海的黄浦江旅游船上最能够感受到!”肖跃华自豪地说。

浦江游览是上海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代表高品质生活,是面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窗口。但上海是潮汐港,曾几何时,几千艘船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乘潮一起进出,给浦江游览和过江轮渡带来严重困扰。为破解难题,上海海事构建立体监管模式,实施全过程的“跟单式管理”,确保船舶航行安全。他们牵头在核心水域建设气象自动观测站,为预防灾害性气象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尤其是今年5月1日开始,借助“一网统管”信息化手段,采取船舶交通流管控措施,改变了历史上形成的船舶随潮而动的状况,黄浦江通航秩序明显改善。

据统计,浦江游览客运量连年上升,仅2019年,游览船开航3万余艘次,接待游客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浦江游览已成为上海旅游打卡胜地。

“人民的向往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许多上海海事人的口头禅。记者发现这不仅仅是句口号,更多变成了他们的具体实践。人们向往碧水蓝天,上海海事人不仅持续开展船舶水污染物排放监管,还通过无人机对船舶尾气进行监测,查获在航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超标案件,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疫情期间船员向往正常换班,上海在全国率先安排中国籍和外国籍船员换班;船民向往更便利的海事服务,上海海事推出一网通办,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在APP上完成业务申报,方便又快捷……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正在持续推进。上海海事局经过深入调研,推出“9件实事清单”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其中的一件实事是已经投入运行的黄浦江海事安全服务中心,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海事服务的‘亲水平台’,让船员体验‘一次靠泊,全方位服务’的便利。在这里,我们提供船舶预约安检、法律政策咨询,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等环保‘三免费’服务以及船员信息采集、船员课堂、航海图书资料购买和流动党员活动等。”肖跃华介绍说,安全服务中心给船民带来了“海事服务不上岸”的体验,成为航行船舶的“安心驿站”,深受船民欢迎。

    

水上驿站暖千帆。在黄浦江上游建设启用海事安全服务中心的同时,上海海事局在锚地资源紧张的黄浦江下游段,首创以系船浮筒为基点设立党员流动驿站——“B21”浮筒党员流动驿站,为船员“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让广大船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大家在驾驶船舶航行的过程中要经常关注船舶的油位、水位。”“船舶的生活污水不能排入江中。”“要做好舵机的日常维修保养,避免船舶失控发生碰撞。”记者在流动驿站采访时,正好碰到杨浦海事局秦皇岛路海巡执法大队一级主办刘小平在给船员们上课。“苏××货888”轮船长李师傅难掩兴奋之情对记者说:“这样的活动真的太好了,行船这么多年,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像他们这样专门给我们讲解的,很具体,很受用。”

上海是座国际化大都市,不仅停车难,而且“停船”难。想船民之所想,上海海事局开发出黄浦江浮筒泊位查询和预警系统,在全国首次上线运行“水上智能停车场”,破解了船舶“早到则超宽违章、晚到则无货可装”的两难处境。“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再也不用像没头苍蝇一样找泊位了,也不用怕被查违章了!”刚停好船的船民吴桂银打开手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水上智能停车场”。

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盼,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上海海事局用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件件民生实事彰显了使命担当,也赢得了群众的坚定支持。

守住“三门”打造“四区”

助力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在全国具有特殊地位,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处在这一特殊城市,上海海事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展望“十四五”,上海海事人将守住“三门”、打造“四区”,保障城市安全有效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

    

今年7月8日公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显示,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海事将未来高质量发展放在国家的总体部署中一起谋划和推动,将以“四区”建设为牵引,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形成上海海事“发展两翼,提升中段,走进深蓝,服务全国,迈向世界”的发展布局,不断推动“蓝图远景”与落地实践精准对接、高效转化。

在介绍未来规划时,肖跃华用笔在纸上熟练地画出了上海海事辖区图。“我们必须守住三个门,一是守国门,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因为90%以上的外贸物资通过海运;二是守口门,要确保吴淞口、长江口和深水航道‘两口一线’生命线畅通;三是守城门,为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提供水上安全保障,当好城市安全的‘守门员’。”他指着地图介绍说,上海海事辖区像个横着的“A”,左右两翼是长江口和金山及洋山临港,中间的一横是黄浦江,未来要发展两翼,提升中段。

记者了解到,上海海事局将围绕这个“A”做文章,打造“四区”:左右两翼分别打造长江口水上交管引领区和洋山临港海事创新试验区,中间打造浦江两岸海事服务示范区,“A”尖尖对应的是东海及离陆地更远的中远海,将打造中远海船舶监控先行区。“四区”互为关联、高度融合、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要实现“四区”布局,上海海事有哪些抓手呢?肖跃华介绍,上海海事将通过推进“航运营商环境海事服务样板区建设”“绿色航运海事治理示范区建设”和“长三角‘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事监管体系建设”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倒逼“四区”建设,从而推动“四区”建设早日落地见效。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水上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海事“十四五”规划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正在黄浦海事局政务中心办理业务的上海浦江游览有限公司总船长江惠松告诉记者,他在“上海海事发布”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过上海海事局的“十四五”规划,感觉很超前,很多内容都是为船民们在考虑,他对规划里面提到的“全面建成以‘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为主题的智慧海事应用新平台”印象深刻。“目前,好多业务已经可以在网上办理,今后就再也不用跑政务中心了,会方便很多。”

“行船走马三分险,我们跑船的人最关心的还是安全。”常年跑远洋航线的“中远海运金牛座”船长王伟斌说,上海海事“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到,要组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初步建成近海“岸基系统全面指挥、海巡船艇定点值守、无人机常态化监视”、中远海“天基卫星全域覆盖、船载系统现场指挥、飞机抵近查证识别”的陆海空天立体海事监管模式。“这要是实现了的话,应该比欧美发达国家还要好很多,未来行船肯定更有秩序,我们的安全也更有保障了!”

“我们将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深化改革,在更高水平上勇当开路先锋,奋力开创海事现代化发展新局面,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上海海事‘方案’和‘样板’。”肖跃华满怀信心地说。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勇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在这个活力之都、魅力之海,上海海事人将劈波斩浪,扬帆远行,为改革探路、为发展闯关、为未来蓄势,为建设人民满意海事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 文汇报:国庆长假,上海海事保障辖区客运船...

下一篇: 上海杨浦:他们在黄浦江上严守安全关,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