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 上海海事局
  • 吴淞海事局
  • 黄浦海事局
  • 杨浦海事局
  • 闵行海事局
  • 金山海事局
  • 浦东海事局
  • 宝山海事局
  • 崇明海事局
  • 洋山港海事局

中国交通报: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召开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报   索引号:shmsa-0235-2022-89659   发布时间:2022-12-06 14:13
分享到:


11月22日至24日,由上海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同举办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港航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和企业的嘉宾齐聚一堂,共话行业现状、发展经验、面临挑战、未来机遇,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汇聚力量、凝聚动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要提升航运业韧性和智慧绿色发展水平,内提质效、外保安畅,深化合作、内外联通,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共建共治共享

推动航运数字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航运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统领,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航运将以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为导向,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优化创新生态,不断拓展航运设施、航运服务、航运治理领域的应用场景。”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表示。

智能化、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动能和机遇,对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郑清秀表示,航运业要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在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始终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努力开创智能航运发展新局面,推进航运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示范带动,推进智能航运全方位协调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智能航运新场景;发挥多方合力,加强智能航运技术攻关。

在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徐祖远看来,发展智慧航运需要创新要素多向流动和数字智能技术的相互深度融合。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扬帆认为,全球港航信息正呈现出一体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特征,航运业的生态合作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中远海运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头部企业在政府的主导下,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创新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形成引领智慧航运发展的巨大牵引力;中国船级社坚持技术立社,在制定智能船规则标准、引领航运数字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航运业发展贡献力量,结出了累累硕果。

针对未来发展趋势,陈扬帆表示,要携手货主、船东、港口、拖车、仓储、金融、制造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形成开放、合作、共享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圈,共同服务国际贸易的发展。

聚焦绿色低碳

增强发展韧性

航运业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是连通全球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经贸规则加快重构,航运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港航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部海事局局长李国平表示,面向航运未来发展方向和需求,要广泛凝聚智慧与力量,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

“航运绿色低碳智能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发力点,是下一轮产业发展主导权争夺的主战场,也是推动海事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源。”上海海事局局长、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谢群威表示。

近年来,打造绿色、低碳的港航设施,提升港航业绿色、低碳水平,逐步成为港航业共识。放眼国际航运市场,以替代燃料应用为核心,融合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市场机制为一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框架正在逐步形成。同时,航运业也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减碳。

“预计到2050年,航运业将承担至少50%零碳燃料的运输。使用零碳燃料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要果断采取行动,积极推进能源转型。供应链上能源公司、船东、港口、金融公司、技术供应商、发展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机构等都是帮助实现全球气候变化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国际航运公会(ICS)秘书长普拉滕表示。

今年8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和鹿特丹港务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世界上最长的绿色和数字走廊,以实现低碳、零碳航运。两个港口携手应对因将替代燃料引入燃料组合所带来的挑战,例如生物燃料、沼气、甲烷、氢气和氢基燃料,包括处于不同阶段的氨和甲醇的研发。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局长张英智表示,期待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同构建这样的走廊,试点数字化和脱碳解决方案。

国际海事组织(IMO)技术合作司司长张晓杰介绍,当前,IMO仍致力于规则的制定,特别是在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对抗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以及航运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通过技术合作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已成为IMO的优先工作事项。



上一篇: 劳动观察:一场黄浦江的防污碧水环保战——...

下一篇: 中国交通报: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航运业新发...